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作为河洲玉锣台子家开基人,正值花甲之年的子闻喜,在重伤昏迷中残存的意识里,他对自己落得被亲生儿子弑杀的结局感到无尽的耻辱。他想奋力挣脱死神的枷锁,和死神做最后的搏斗,但此刻任凭他如何挣扎,却始终无法摆脱死神的魔爪。一股强大的力量渐渐将他拖入无尽深渊,就在他无可奈何之际,眼前突然一亮,时光放佛回到了七岁那个炽热夏日——那是乾隆十年的五月初九,这个日子算得上是子闻喜此生记忆的起点。
在此之前的岁月里,他虽还依稀记得五岁那年,母亲去世时的些许片段,但这些碎片太过模糊,恍若隔世。那个夏日一早,天还没亮,父亲一如既往的早早起床,在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没多久父亲又将闻喜从睡梦中叫醒并急促地说:“该起床赶路了。”睡眼惺忪的闻喜不停揉着眼睛,在朦胧的晨光下看到父亲正小心翼翼包裹着一小袋鸡蛋。这一小袋鸡蛋是父亲最近一段日子借遍了全村邻里才勉强凑齐的,闻喜知道这些鸡蛋是给自己拜师用的。随后,父亲就带着闻喜踏上了前往河洲的拜师之路。当日随行的行李还有几件破旧不堪的衣服,这些衣服是都是几个哥哥留下的,哥哥们因为长大了不合身,自然就留给闻喜。父亲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护着鸡蛋,哪怕是走路时鸡蛋壳因摩擦发出的一点点声响,都会让父亲提心吊胆。
从西城的厚田到河洲大约有五十里路,父子二人一路上顾不上饥渴,走了三个多时辰,才终于来到河洲镇西门两里开外的玉锣台。父亲看着不远处的河洲街道对闻喜说:“我们爷崽俩这一路拼命赶终于快到河洲了,进城前咱先歇会吃点东西吧。”早已疲惫不堪的子闻喜见父亲说歇息片刻,顿时一屁股坐在地上,从行李袋里找来干粮独自啃了起来。父亲却没有丝毫疲倦之意,他似乎对这片陌生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在细细打量玉锣台后对着闻喜说道:“河洲真是个好地方,爹爹把你放到这里也不算亏待你。”幼小的闻喜在疲惫的驱使下,没有丝毫没有在意父亲的话,更不知道父亲的此中深意。直到许多年后子闻喜在玉锣台开基,他同样也站在父亲站过的地方远眺四方时,他才终于顿悟,内心暗自叹息,原来一切早已注定了。
玉锣台下的南乡河在层峦叠嶂的丘陵中百转千回,迤逦东行,在流经玉锣台后,地势突然变得平坦开阔。从玉锣台往东大约一里路有座小小的山丘,山丘上有着数幢颇具别致的建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复礼书院。复礼书院始建于明朝的嘉靖年间,相传为王阳明的弟子所创,至乾隆年间有近两百年历史。两百多年来,复礼书院为安城南乡培养了不少进士郎,从这里走出的秀才举人更是数不胜数。在未来的岁月里,子家的后人也将有幸添列在这书院的才子佳人中,并结下不解之缘。
书院对面的河中央矗立着一片绿洲,这片绿洲其实是一块大约四五亩地那么大的小岛。远远望去这座河间小岛的树木底部似乎抹上了一层灰白色印记,这是常年遭受水患河沙冲击留下的疤痕,尽管如此,岛上的树木依旧枝繁叶茂。这座河间小岛也是鸟儿的天堂,空中有展翅盘旋的白鹭,林中有一年四季叫个不停的麻雀,丛林底下是水鸭、鸬鹚的家,而那些神出鬼没的猫头鹰总喜欢在深夜里冷不丁地哀嚎,博人悲悯。这座绿洲被当地百姓叫做河洲,据书院先生说,早在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就在此开埠。当时开拓河洲的将军颇为风雅,他看到河岸边的芦苇和绿洲上成群结伴的鸟儿浑然一体,便想到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于是将这片绿洲取名为河洲。河洲这个名字也从此被当地百姓世代铭记,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后来河洲镇也因此得名。
南乡河出河洲不到两里路就是安城南乡重镇——河洲镇。河洲镇坐落在南乡河的北岸,建于三国时期,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此时正是历经康雍乾盛世的大清王朝,天下承平日久,小镇人口繁盛,竟住着上万居民,俨然有着小邑犹藏万户家气派,这气派比起安城县城都毫不逊色。这里也有着南乡河最大的码头,每天都有不少船只穿梭往来于河洲镇和吉州城之间,因此也格外繁华。
河洲街道的东侧是千年古村金河村,也是河洲镇第一大家族金氏家族的祖居地。南乡河出金河村后流经近百里地域尽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村舍相连,鸡犬相闻。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南乡河就像大地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地哺育着两岸的万物生灵。
当闻喜沉浸在这片富饶的山河构建的画卷中时,死神又将他拉回了记忆的起点。那天父亲将他带到了河洲的一个工坊,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的师父金福源。金福源是河洲远近闻名的木匠,年仅三十来岁就收了不少徒弟。父亲也是通过亲戚,费了很大劲才攀上这层关系。当金福源看到自己要收的徒弟还是个七岁孩子时,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又或是带着一丝疑惑,也许还有些不屑,他沉思半晌说:“这孩子太小了,还不到学艺的年纪,老乡你还是带回去吧!”父亲听了这话犹如晴天霹雳,立刻哀求说:“金师傅,这孩子命苦,他娘前年就走了,家里兄弟多,我实在没有能力养活这孩子,求求您了金师傅!不看僧面看佛面收下这孩子为徒吧,他这辈子就是为您做牛做马也值了。”金福源似乎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见孩子的父亲如此卑微至极,竟有些不忍,最后竟半推半就收留了子闻喜。师母何氏闻讯赶来想阻止,但她还是终究晚了一步,闻喜早已行过了拜师礼。师母看到闻喜只留下一句“这不是收徒弟,这是收儿子”就走了。
拜师完毕,金福源按礼招待了父亲。在师父家里吃饭,父亲显得十分拘谨,忐忑不安的吃了几口饭就说自己吃饱了,然后就借故急匆匆告辞。闻喜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在席间跟师父说的那句话:“金师傅,这孩子就交给您了,孩子要是不听话随您打随您骂,只要让他有口饭吃就行。”父亲随后又恭敬地靠近师父耳边嘀咕了几句,父亲究竟跟师父说了什么?师父从来都没有跟闻喜提过,闻喜也从来不敢问师父。这是闻喜最后一次和父亲告别,父亲走后厚田村的子家再也没人来看过闻喜,老家的亲人跟闻喜像是断绝了关系似的。
尽管厚田村到河洲镇只有五十里路,但闻喜直到十五岁那年才回过一次家,那是因为父亲的去世。直到父亲去世,闻喜才明白父亲将他送到河洲就没有打算把他接回去。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河洲闻喜这里已经是次日。经师父准许,闻喜立刻动身回家奔丧。赶到厚田村老家已是深夜,此时父亲的棺材板早已封上。闻喜看到的只是一口薄薄的棺材,印在脑海里的却是父亲离别时的背影。父亲下葬后兄弟们为争夺有限的房屋田产闹得不可开交,兄弟妯娌都赤膊上阵,最后老家财产有多少?是怎么分的?闻喜一无所知。常年在外的闻喜没有分到任何财产,他甚至没有被当成子家儿子看待,从此以后他成了无根之浮萍,人生不知所向?
在当地民间,手艺传承的师徒关系颇为复杂,主仆关系与父子之情兼而有之,这两种关系的分量往往都由现实需要而定。客观上说金福源夫妇为人并不刻薄,但要在这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大宗族维持上等人生活,也绝非光做老好人就可以。金福源是个严厉的人,他不会虐待徒弟,但徒弟犯错他也会毫不犹豫拿出私塾先生般的威严进行惩戒。幼年的子闻喜在师父家备受历炼,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也被骂过、打过,但他似乎从没有怨言,他自来到河洲就知道自己从没有抱怨的资本。子闻喜刚长成大人模样时,在学艺之余也经常跟随师兄弟们一起去南山、北山的深山老林里伐木,和师兄弟们一起将参天巨树锯成木头,扛回到镇上工坊里做成各种家具,最后摆在师父的木具店里售卖。常年历练的闻喜也显得格外精壮沉稳,平日里也话语不多,除了干活吃饭似乎别无所求。闻喜长成人后,尽管手艺已经炉火纯青,但性情一直不曾改变。
十多年下来,闻喜在师父的工匠铺里也从懵懂无知的小师弟熬成了手艺炉火纯青的大师哥。即便如此,他做事一如既往的勤奋,在师弟面前也从不逞强施威,更没有脱离师门自立门户的野心,多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的帮师父赚取每一个铜板,从而换取自己在师门尺寸立足之地。在这个时期,师父师母对闻喜日渐器重,也常有些偏爱和照顾。这些格外的照顾包括让闻喜做的苦力活少了,过年时师母会给闻喜添置一件像样的衣服,偶尔也会多给几个铜板作为奖励,更重要的是师父师母对他也多了些许温情和关爱。普通人家的男丁即便家里再穷,到了年纪也要想着法子娶个媳妇生个娃传宗接代,但是没有父母的闻喜似乎从来没有成家立业的权利。即便到了二十多岁,他一如既往的对未来没有任何期许,他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平安的活完这一生。
作为河洲玉锣台子家开基人,正值花甲之年的子闻喜,在重伤昏迷中残存的意识里,他对自己落得被亲生儿子弑杀的结局感到无尽的耻辱。他想奋力挣脱死神的枷锁,和死神做最后的搏斗,但此刻任凭他如何挣扎,却始终无法摆脱死神的魔爪。一股强大的力量渐渐将他拖入无尽深渊,就在他无可奈何之际,眼前突然一亮,时光放佛回到了七岁那个炽热夏日——那是乾隆十年的五月初九,这个日子算得上是子闻喜此生记忆的起点。
在此之前的岁月里,他虽还依稀记得五岁那年,母亲去世时的些许片段,但这些碎片太过模糊,恍若隔世。那个夏日一早,天还没亮,父亲一如既往的早早起床,在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没多久父亲又将闻喜从睡梦中叫醒并急促地说:“该起床赶路了。”睡眼惺忪的闻喜不停揉着眼睛,在朦胧的晨光下看到父亲正小心翼翼包裹着一小袋鸡蛋。这一小袋鸡蛋是父亲最近一段日子借遍了全村邻里才勉强凑齐的,闻喜知道这些鸡蛋是给自己拜师用的。随后,父亲就带着闻喜踏上了前往河洲的拜师之路。当日随行的行李还有几件破旧不堪的衣服,这些衣服是都是几个哥哥留下的,哥哥们因为长大了不合身,自然就留给闻喜。父亲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护着鸡蛋,哪怕是走路时鸡蛋壳因摩擦发出的一点点声响,都会让父亲提心吊胆。
从西城的厚田到河洲大约有五十里路,父子二人一路上顾不上饥渴,走了三个多时辰,才终于来到河洲镇西门两里开外的玉锣台。父亲看着不远处的河洲街道对闻喜说:“我们爷崽俩这一路拼命赶终于快到河洲了,进城前咱先歇会吃点东西吧。”早已疲惫不堪的子闻喜见父亲说歇息片刻,顿时一屁股坐在地上,从行李袋里找来干粮独自啃了起来。父亲却没有丝毫疲倦之意,他似乎对这片陌生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在细细打量玉锣台后对着闻喜说道:“河洲真是个好地方,爹爹把你放到这里也不算亏待你。”幼小的闻喜在疲惫的驱使下,没有丝毫没有在意父亲的话,更不知道父亲的此中深意。直到许多年后子闻喜在玉锣台开基,他同样也站在父亲站过的地方远眺四方时,他才终于顿悟,内心暗自叹息,原来一切早已注定了。
玉锣台下的南乡河在层峦叠嶂的丘陵中百转千回,迤逦东行,在流经玉锣台后,地势突然变得平坦开阔。从玉锣台往东大约一里路有座小小的山丘,山丘上有着数幢颇具别致的建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复礼书院。复礼书院始建于明朝的嘉靖年间,相传为王阳明的弟子所创,至乾隆年间有近两百年历史。两百多年来,复礼书院为安城南乡培养了不少进士郎,从这里走出的秀才举人更是数不胜数。在未来的岁月里,子家的后人也将有幸添列在这书院的才子佳人中,并结下不解之缘。
书院对面的河中央矗立着一片绿洲,这片绿洲其实是一块大约四五亩地那么大的小岛。远远望去这座河间小岛的树木底部似乎抹上了一层灰白色印记,这是常年遭受水患河沙冲击留下的疤痕,尽管如此,岛上的树木依旧枝繁叶茂。这座河间小岛也是鸟儿的天堂,空中有展翅盘旋的白鹭,林中有一年四季叫个不停的麻雀,丛林底下是水鸭、鸬鹚的家,而那些神出鬼没的猫头鹰总喜欢在深夜里冷不丁地哀嚎,博人悲悯。这座绿洲被当地百姓叫做河洲,据书院先生说,早在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就在此开埠。当时开拓河洲的将军颇为风雅,他看到河岸边的芦苇和绿洲上成群结伴的鸟儿浑然一体,便想到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于是将这片绿洲取名为河洲。河洲这个名字也从此被当地百姓世代铭记,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后来河洲镇也因此得名。
南乡河出河洲不到两里路就是安城南乡重镇——河洲镇。河洲镇坐落在南乡河的北岸,建于三国时期,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此时正是历经康雍乾盛世的大清王朝,天下承平日久,小镇人口繁盛,竟住着上万居民,俨然有着小邑犹藏万户家气派,这气派比起安城县城都毫不逊色。这里也有着南乡河最大的码头,每天都有不少船只穿梭往来于河洲镇和吉州城之间,因此也格外繁华。
河洲街道的东侧是千年古村金河村,也是河洲镇第一大家族金氏家族的祖居地。南乡河出金河村后流经近百里地域尽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村舍相连,鸡犬相闻。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南乡河就像大地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地哺育着两岸的万物生灵。
当闻喜沉浸在这片富饶的山河构建的画卷中时,死神又将他拉回了记忆的起点。那天父亲将他带到了河洲的一个工坊,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的师父金福源。金福源是河洲远近闻名的木匠,年仅三十来岁就收了不少徒弟。父亲也是通过亲戚,费了很大劲才攀上这层关系。当金福源看到自己要收的徒弟还是个七岁孩子时,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又或是带着一丝疑惑,也许还有些不屑,他沉思半晌说:“这孩子太小了,还不到学艺的年纪,老乡你还是带回去吧!”父亲听了这话犹如晴天霹雳,立刻哀求说:“金师傅,这孩子命苦,他娘前年就走了,家里兄弟多,我实在没有能力养活这孩子,求求您了金师傅!不看僧面看佛面收下这孩子为徒吧,他这辈子就是为您做牛做马也值了。”金福源似乎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见孩子的父亲如此卑微至极,竟有些不忍,最后竟半推半就收留了子闻喜。师母何氏闻讯赶来想阻止,但她还是终究晚了一步,闻喜早已行过了拜师礼。师母看到闻喜只留下一句“这不是收徒弟,这是收儿子”就走了。
拜师完毕,金福源按礼招待了父亲。在师父家里吃饭,父亲显得十分拘谨,忐忑不安的吃了几口饭就说自己吃饱了,然后就借故急匆匆告辞。闻喜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在席间跟师父说的那句话:“金师傅,这孩子就交给您了,孩子要是不听话随您打随您骂,只要让他有口饭吃就行。”父亲随后又恭敬地靠近师父耳边嘀咕了几句,父亲究竟跟师父说了什么?师父从来都没有跟闻喜提过,闻喜也从来不敢问师父。这是闻喜最后一次和父亲告别,父亲走后厚田村的子家再也没人来看过闻喜,老家的亲人跟闻喜像是断绝了关系似的。
尽管厚田村到河洲镇只有五十里路,但闻喜直到十五岁那年才回过一次家,那是因为父亲的去世。直到父亲去世,闻喜才明白父亲将他送到河洲就没有打算把他接回去。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河洲闻喜这里已经是次日。经师父准许,闻喜立刻动身回家奔丧。赶到厚田村老家已是深夜,此时父亲的棺材板早已封上。闻喜看到的只是一口薄薄的棺材,印在脑海里的却是父亲离别时的背影。父亲下葬后兄弟们为争夺有限的房屋田产闹得不可开交,兄弟妯娌都赤膊上阵,最后老家财产有多少?是怎么分的?闻喜一无所知。常年在外的闻喜没有分到任何财产,他甚至没有被当成子家儿子看待,从此以后他成了无根之浮萍,人生不知所向?
在当地民间,手艺传承的师徒关系颇为复杂,主仆关系与父子之情兼而有之,这两种关系的分量往往都由现实需要而定。客观上说金福源夫妇为人并不刻薄,但要在这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大宗族维持上等人生活,也绝非光做老好人就可以。金福源是个严厉的人,他不会虐待徒弟,但徒弟犯错他也会毫不犹豫拿出私塾先生般的威严进行惩戒。幼年的子闻喜在师父家备受历炼,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也被骂过、打过,但他似乎从没有怨言,他自来到河洲就知道自己从没有抱怨的资本。子闻喜刚长成大人模样时,在学艺之余也经常跟随师兄弟们一起去南山、北山的深山老林里伐木,和师兄弟们一起将参天巨树锯成木头,扛回到镇上工坊里做成各种家具,最后摆在师父的木具店里售卖。常年历练的闻喜也显得格外精壮沉稳,平日里也话语不多,除了干活吃饭似乎别无所求。闻喜长成人后,尽管手艺已经炉火纯青,但性情一直不曾改变。
十多年下来,闻喜在师父的工匠铺里也从懵懂无知的小师弟熬成了手艺炉火纯青的大师哥。即便如此,他做事一如既往的勤奋,在师弟面前也从不逞强施威,更没有脱离师门自立门户的野心,多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的帮师父赚取每一个铜板,从而换取自己在师门尺寸立足之地。在这个时期,师父师母对闻喜日渐器重,也常有些偏爱和照顾。这些格外的照顾包括让闻喜做的苦力活少了,过年时师母会给闻喜添置一件像样的衣服,偶尔也会多给几个铜板作为奖励,更重要的是师父师母对他也多了些许温情和关爱。普通人家的男丁即便家里再穷,到了年纪也要想着法子娶个媳妇生个娃传宗接代,但是没有父母的闻喜似乎从来没有成家立业的权利。即便到了二十多岁,他一如既往的对未来没有任何期许,他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平安的活完这一生。
[HP]星星与方糖+番外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诡域盲探之封门寻踪 家族仙途之九境登仙 服务器 嫁给死对头竹马 禁止花言巧语 [综武侠]九流杀手丁简 变装俏佳人 直播虐渣太狠,被全球富豪私聊了 异明1671 冷艳女帝之将仆 阳老头的第二春 只有英姐是最爽的 穿越七零新婚夜:甜夫十项全能 在综漫的世界创造假面骑士 鸦羽记+番外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跟男神离婚以后[娱乐圈] 大国民企
神界第一高手,有‘贱神’之称的云飞扬被镇压万载,破土重生,痛定思痛,梦想收尽天下各色美女!泡妞,我是认真的。云飞扬道。姑娘,你愿意嫁给我?清纯可爱邻家女刁蛮任性大小姐成熟妩媚女导师冷若冰山大师姐腹黑毒辣女魔头,这些,统统是我云飞扬的女人!妖孽群529642893...
穷小子楚帅,先赚了一个极品级二奶,却原来是间谍精英,然后,一个大陆女警官凌小杰好有暗恋他,可是,穷小子还有一个比鸟齐飞的原配初恋,还有一个女朋友的死党小魔女蓝菲,还有几乎是后宫佳丽如云,不过,一个个美眉都有好神秘的身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个落魄的大学生阴差阳错地灵魂穿越到了古代,稀里糊涂地做了皇子,又发动政变赶走太子当上了皇帝,从此便过上了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生活。但他却不满足,他要做一个全能型的功夫皇帝因此,他拜武林宗师学习武功,又向江湖术士讨取御女秘方,美艳绝伦的妃子欲望强烈的宫女温婉恬静的皇后妖艳迷人的异族美女野性十足的江湖侠女,各种类型的美女纷纷被他男人的功夫征服金钱权利和美女一个都不能少!想爽的,还等什么呢?本书保证精彩,敬请放心收藏,推荐!...
作为普通人的许易穿越到神学院的世界,表示压力山大!然而许易意外激活身体里的无限系统,得而穿越各种不同的幻想世界,影视,动漫,小说一切应有尽有。许易面色淡漠,仰视苍天,忽然开口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全都烟消云散。苍天mdzz,老子招你惹你啦!...
18岁那年,我娘被我爹打死,然后我爹娶了个和我一样大的后娘进门。7天后,我娘爬出棺材,敲开了我父亲的门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大家看的时候记得先登陆(QQ号直接登陆就可以了!)然后点一下封面下面的推荐按钮!加更规则200个钻石加一更!单独打赏两个玉佩加一更!一个皇冠加五更!关键词阴娘最新章节阴娘小说阴娘全文阅读...
这里有西楚霸王‘项羽’。这里有绝代杀神‘白起’。这里有千古奇人‘鬼谷子’。这里有西府赵王‘李元霸’。这里有盖世猛将‘吕布’。这是一个开挂的故事,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人呢?快进来扶扶朕(疯狂暗示加入书架),朕要拿传国玉玺,给读者老爷们砸核桃!什么?不吃核桃?没关系,拿朕的金箍棒来。给读者老爷们先剔剔牙,再随朕前往...